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政协工作 -> 社情民意 -> 第十二届委员会
儿童性早熟问题 亟须关注
2025-11-05 09:01:32   来源: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研究一室

  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、银川市政协、灵武市政协、贺兰县政协反映,据国家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数据,目前我国约有53万儿童面临性早熟问题,这一数字触目惊心。儿童性早熟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,现代生活中,环境污染、化学污染物(如塑化剂、双酚A等)的广泛存在,以及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和含激素食品的过量摄入,都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因素。此外,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营养补充、不合理使用补品,以及生活节奏加快、学业压力增大等,也可能对孩子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,从而引发性早熟。

  建议制定《儿童性早熟防控膳食指南》及配套措施。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,联合营养学会、儿科协会,制定《儿童性早熟防控膳食指南》,明确不同年龄段儿童每日热量、蛋白质、脂肪的合理摄入量,推广“低环境激素”食谱,提供家庭版“一周食谱模板”。建立食品标签强制标识制度,对含塑化剂、双酚A等内分泌干扰物的食品及包装标注警示标识,仿照香烟包装警示语模式强化家长认知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婴幼儿食品、零食的抽检力度,对违规添加激素或环境污染物(如邻苯二甲酸酯)的企业实施“一票否决”处罚。

  加强法律保障。修订食品安全法、产品质量法,增设“儿童用品内分泌安全性”强制性条款,明确企业违法成本(如按销售额10倍罚款)。推动《儿童性早熟防治条例》立法,明确政府、企业及家庭的责任边界。

  强化环境与生活方式干预。推广“儿童友好家居”认证,对塑料玩具、文具中的塑化剂含量设定强制标准,鼓励使用硅胶、木质替代品,推荐使用玻璃/陶瓷餐具替代塑料制品。在幼儿园、学校等场所安装饮用水净化设备,过滤环境激素污染物。规范儿童保健品市场。禁止向12岁以下儿童销售“增高类”“益智类”保健品,要求药店对儿童补剂的购买者进行登记备案,防止滥用。建立“儿童营养补充剂白名单”,仅允许维生素D、钙剂等经临床验证的安全品类上市销售。

  完善医疗筛查与健康管理。将“性发育评估”纳入幼儿园及小学入学体检项目,通过骨龄检测、性激素水平监测等方式实现早发现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儿科内分泌专科医生,建立“基层初筛—三甲复核”的分级诊疗体系。对确诊儿童建立个性化档案,结合生长激素治疗(如GnRHa药物)和中医调理(如滋阴降火方剂),制定身高管理、心理疏导等综合方案。建议医保部门将性早熟治疗药物纳入报销范围,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专项医疗补助。

  构建社会协同防控网络。将“环境健康课”纳入中小学课程,教育部门编写《儿童性早熟防控家长手册》,广泛宣传推送通过家长会、家校App推送“防早熟知识问答”。市场监管、环保等部门联合建立“儿童内分泌干扰物监测平台”,对食品、玩具、化妆品等高风险品类进行动态风险评估,定期发布“风险产品黑名单”。科技部门设立“儿童内分泌健康研究”重点专项,支持环境激素致病机制、早期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关键技术攻关。卫生部门建立全国性早熟病例数据库,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域发病规律,指导精准防控。鼓励企业研发环境激素替代品(如生物基塑料),对相关技术研发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。 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